画杨桃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一起来看一下吧。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1一、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全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又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从而弄懂段意,领会道理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着重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学清楚。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句式说话,并用严肃、熟悉等词语来造句
4、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 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写清楚。
四、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五、 教法设计思路
1、 扎实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此项训练是本册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由于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所学到的理解自然段的方法来理解老师所说的一段话。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整体感知理解段意给段分层弄懂层意归纳段意。
2、 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中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如、辨析近义词、联系上段、观察实物等。)进行理解,并结合课后《思考?联系》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
3、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中我所坐的位置看到杨桃的样子,学生大多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不易理解。图片(课文插图)及实物的使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课文意思,
促使学生形象形象思维的发展。
4、 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本课主要以对话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诵是熟读的结果,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六、 教学主要步骤
(一)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出示杨桃(实物),(板书:杨桃)杨桃是一种水果,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从杨桃的分布地区、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补充介绍。)
2、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内容?(谁画杨桃,怎样画?画成什么样?)
3、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4、 指名轮读课文,帮助正音,读准半晌(shang)回答课文后
(二)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刚开始学画时,爸爸怎样要求我?
①齐读爸爸的话。
②想当然、画走了样是什么意思?
③爸爸这句话告诉我画画时应当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板书,不要想当然)
④齐说这一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这段并思考:
①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五个角的东西)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板书:坐在前面靠边,认真看,老实画。)
②老师也把杨桃摆在讲台上,让部分学生依次来到我所在的位置观看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③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不像而像,说说句子强调了什么?
3、 学习318自然段。
(1) 默读课文并思考:
①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嘲笑、讽刺我)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想杨桃不应该是这个五个角的东西),练读谈们说的有关句子。
②老师的态度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在我的位置审视,请同学们轮流到我的位置上看),理解审字,并说出审视的意思。
③同学们说我画得不像,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了,严肃是什么意思老师我为什么严肃起来,他在想什么?(同学们想当然地回答,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在想应当怎样教育大家,让大家知道我画得对)。
(2) 学习课文中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读,学生听,并思考:
①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可分几层意思?(老师说了4句话,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的例子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我们画画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②综合两层意思,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老师帮助提炼。
③指导朗读背诵:理解和颜悦色,有感情的练读老师说的这段话。用引读法和分层背诵法帮助学生当堂背诵。
④老师说的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学生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急于否定,不要急于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板书:要实事求是)
4、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齐读,理解相似,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辨析教育和教诲两个词,体会父亲和老师对我教育和引导的用心良苦。他们的话为什么让我一生受用?(这个道理适用于处理其他问题。)有感情地背诵这句话。
(三) 总结全文,完成思考练习。
1、 看板书,小结课文内容,阐明道理。
2、 巩固学生生字词。
3、 用不像而像和不要要练习说话。
4、 完成书面作业: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 课后进行小练笔:
选择一件难忘的事写一段话,要写清楚难忘在什么地方,语句要通顺连贯。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得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
(课件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就画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文章。(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交流8
1、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 ……此处隐藏25452个字……?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 7 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 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15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习作教学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练就了“火眼金睛”。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如此,叶圣淘、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魏格纳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惊全世界的惊人发现,都是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多角度观察;长期、连续观察)
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们的笔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二、交流,指导观察。
1、你们去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2、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
静态类:如:文具或工艺品:来历、形态、颜色、质地、结构、制作水平——看一看、想一想……
花草、树木:形态、颜色、动态、香味、生长过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
景点: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周围……
动态类:如:小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三、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观察所选定的对象,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物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 同学之间积极地交流各自的写作思路。
2、认真倾听,学习别人优秀的想法,帮助别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对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朗读、批改作文。
批改重点:
(1)语言是否通顺;
(2)有无一定写作顺序;
(3)有无写出事物特点;
(4)是否具体、生动。
批改时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点,真诚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推选典型之作,进行学习和指导。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誊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口语交际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