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02 10:37:52
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

我国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

2.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第2页的两幅图。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3)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实验安全: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导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6)用铁锤锤一下(验证金属的延展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思考、讨论、总结:

(1)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纯净的铁和铝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

(2)金属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3)金属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有轻金属和重金属之分,如铝为轻金属,而铜为重金属。

(4)金属具有导热性。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不尽相同。

师:金属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生: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师: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5)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尽相同。

(6)金属具有延展性。

讨论:什么是延展性?(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

(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师: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生:延展性。

师:对!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制造。

[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3)制造飞机或机械底座对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什么要求?

(4)炊具加热时有没有熔化?说明炊具的熔点怎样?

(5)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说明钨的熔点如何?钨可能还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讨论并总结:

(1)常温下,汞即水银是液态。

(2)说明有些金属在打磨后可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而使表面的金属光泽失去。

(3)制造飞机的金属密度小,机械底座的金属密度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4)制造炊具的金属熔点一般较高。

(5)钨的熔点很高,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师: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 ……此处隐藏24887个字……

选 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原则

慢注、前面第一步液体的倾倒

滴加 前面第二步液体滴加方法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简记:仰(羊)小俯(虎)大

(演示第20页实验1-4) (演示并讲解第19页液体药品的倾倒、滴加与量取。)

三、物质的加热

(一)、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20、21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第21页实验1-5、第21页给物质的加热)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注意事顶:

(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

(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

(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二)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

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四、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练习书写实验报告为作业。

五、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完成了实验既定的目标,培养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本节课可取之处:1、用替代药瓶。2、操作要领口诀、韵语记忆。3、学生动手参与多;不足之处:1、由于前面对蜡烛火焰及各层温度的探究进行了学习,本节课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让学生对酒精灯灯焰温度进一步进行验证。2、没有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经课后检查发现实验记录不完整,课堂上缺少对实验记录的指导。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二课时 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

第二课时 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

一、复习上节内容

1、化学实验室守则

2、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3、实验药品取用规则:药品取用“三不”,剩余药品做到“三不一定”

4、化学实验室药品的安全图标

5、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二、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

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仪器:镊子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实验药品用小石子替代)

注:使用后的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演示第19页实验1-3-1]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

仪器:药匙或纸槽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实验药品用细沙替代)

注:使用后的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演示第19页实验1-3-2]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药品用水替代,并用化学方法着色)

(1)倾倒——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 (一倒二向三紧挨)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滴加——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逐滴滴加)

具体介绍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3)量取——量取45ml水。(一倒二向三紧挨四滴五平视)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

选 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原则

慢注、前面第一步液体的倾倒

滴加 前面第二步液体滴加方法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简记:仰(羊)小俯(虎)大

(演示第20页实验1-4) (演示并讲解第19页液体药品的倾倒、滴加与量取。)

三、物质的加热

(一)、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20、21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第21页实验1-5、第21页给物质的加热)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注意事顶:

(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

(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

(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

(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

(二)给试管中固体加热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注意点:装置的固定

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

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

四、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练习书写实验报告为作业。

五、课后反思

本节实验课完成了实验既定的目标,培养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养成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本节课可取之处:1、用替代药瓶。2、操作要领口诀、韵语记忆。3、学生动手参与多;不足之处:1、由于前面对蜡烛火焰及各层温度的探究进行了学习,本节课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让学生对酒精灯灯焰温度进一步进行验证。2、没有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经课后检查发现实验记录不完整,课堂上缺少对实验记录的指导。

《化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