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3-02 10:38:27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7篇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了解学生重回母校的情况,结合学生再次离开母校时的感受导入新课。(去年的这个季节,大家离开了伴随你六年的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附中,(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从她的大门前经过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当你再次离开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交流感受…...师引入:诗人徐志摩在告别自己的大学母校康桥时,他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再别康桥》,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他的感情。)(板题)

二、 解题,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读注释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从注释中的哪句话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1、 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师点拨,总结:

再一次告别康桥或又一首告别康桥的诗。

两次重返母校。

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生自读诗歌,画出重点词语。

2、 联系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交流,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3、 个别质疑,老师点拨,强调:

浮藻 沉淀? 长篙 ? 漫溯 斑斓 笙箫

4、 再读诗歌:1)自由读;2)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3)齐读。

四、 理解体会,朗诵诗歌。

1、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感情?

2、 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请任选一节,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五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朗诵。

1)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师点拨:依恋(眷恋)之情。

2) 老师示范设计一节朗读脚本,并进行范读。

3)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再读本节诗。

4) 老师示范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景物,感受诗人的感情。

五、 品味语言,赏析诗歌。

1、老师任选词句进行赏析示范;

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赏析;

3、个别质疑,师生共同探究解惑。

六、小组竞赛,协作背诵。

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性的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母校的深情。

1、 学生动笔写作;

2、 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八、总结本课,学有收获。

1、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并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按游览顺序记叙了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景点之美和文字之美,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在语言环境中培养理解、想象、欣赏、表达能力的基本原则,在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大胆表达,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展示”的愿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紧密结合,在自读自悟中利用网络平台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 感受景美──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网络查阅 协作商讨──汇报交流 探究实质──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联想,游戏引入

1、游戏:

词语大联想:< ……此处隐藏6022个字……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 杨志杰)

  B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②感情朗读。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四、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5)胆量过人

武松听了,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6)好强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