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的喂养大熊猫呢!
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
活动二: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50表示。
小结: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活动三:概括方程的意义。
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20=70、2=150、3+10=10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谈想法??
小结:像+20=70、2=150、3+10=1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活动四: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结:方程的范围比较小,等式的范围比较大,方程只是等式的一部分。 活动七:自主练习
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
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
活动五: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字及一种新笔画
3、让学生感受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出示五星红旗,介绍讲解,引出升旗仪式。
同时认识“五星红旗”“升”几个字
二、初读指导
1、投影插图,请小朋友们边看图边听录音
2、再听录音,要求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齐读全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升、国、我、们、中
1、记忆字形
2、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重点提醒“升”的两撇的不同和“我”的竖钩和斜钩的区别。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国、我、们、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
(1)什么是我们的国旗?
(2)出示句子,指名读
(3)讲述,指导学生用骄傲、自豪的语气读第一句。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
(1)看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你知道它是怎么升起来的吗?
(2)出示句子。
(3)课件演示升国旗
(4)指导读出自豪、崇敬之情。
3、指导看图,引读第三句
(1)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样做?
(2)出示句子,在生活中你喜欢用“您”称呼哪些人?
(3)指导朗读第三句,读出对国旗的崇敬热爱之情。
(4)学生表演读第三句,评价。
(5)齐读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1、看图引背。
2、学生看图自由背诵
3、句子接龙背
4、边背诵边表演
四、看图,启发想象
听到雄壮嘹亮的歌声,看到小朋友们整齐有力的敬礼,小鸟们也向着国旗飞来了,你知道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吗?
五、指导写字:起、立、正、向
1、记忆字形
(1)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有哪个字需要别人帮忙。
(2)书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什么?
2、指导在田字格里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六、作业
回家向长辈介绍升国旗时的情景,要求边说边表演。
课后小结:
利用教学光盘指导朗读效果较好。学生在组词时易出现“们”当“门”用,用生字组词是难点。
一、教学理念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贯彻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和接力跑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体育与保健》教材第一册内容。
球类运动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教材,是依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
本次课是篮球运球的第2课(共5次课)。第1次课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篮球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为本次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x)班和初一(x)班的男生,共40人。该两班男生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只是有些过于好动,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要设计好课的组织工作。
四、重点和难点
依据直线运球技术特点和学生的球感水平,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快速直线运球的触球部位,难点是快速运球中手指、手腕对球控制。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和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
2.技能目标: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通过接力跑游戏,发展速度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篮球运动的兴趣,并在接力跑游戏中培养互相鼓励、共同进取的精神。
六、教学方法
1.完整法:在主教材教学之前,采用原地各种变化的完整性运球练习作为铺垫。
2.讲解法与示范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示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的反弹角度与手按(拍)球的部位有直接关系”等技术原理,进行直线运球教学。
3.竞赛法:接力跑游戏的教学采用竞赛法,营造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氛围。
七、课的时间 一课时 45分钟
八.授课类型 新授课
九、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 (9分钟)
1.内容安排:螺旋形跑——球性练习——自由展示球性练习
2.设计意图:
通过螺旋形跑达到活动身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通过球性练习为要学的运球技术做准备;通过自由展示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基本部分 (32分钟)
篮球运球练习——接力跑游戏
(1) 篮球运球练习(20分钟)
①活动安排:体会各种变化的原地运球——直线运球教学——讨论“如何让篮球按照运球者的意图而动”——根据不同信号直线运球——直线运球追逐
②设计意图
首先,运用各种变化的原地运球练习,改进提高原地运球技术动作改进手腕、手指对篮球控制能力,在运球中要求学生养成观察前方的良好习惯,为主教材教学做铺垫;其次,在学生基本掌握直线运球技术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如何让篮球按照运球者的意图而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根据不同信号进行直线运球练习和直线运球追逐,能使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有利于达成运用技术的教学目标。
(2)接力跑游戏(12分钟)
①活动安排:试跑体验——赛跑+答题——相互评价
②设计意图:
首先,试跑体验是为正式比赛所做的身体上、心理上和路线上的准备。其次,在每一次竞赛间隙提问一些有关体育知识的问题,让比赛负队的学生回答,如能正确回答则由负转平,重新竞赛;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体育知识,另一方面也能给负队一次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获取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同时可以调节学生的生理负荷,避免强度过大。最后,对每一次答题和比赛结果,首先让同学互相点评,最后教师再总评,以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三)结束部分(4分钟)
1.内容安排:放松走——游戏(笑与不笑)——小结与鼓励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表达诗人对祖国日新月异的歌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多读,讲读结合,学生在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充满童趣的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和太阳比赛早起》。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二、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教师示范朗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
4、学生像老师那样动情地朗诵。
自由练读同桌互相练读给全班同学听。
二、指导学生背诵。
1、背诵喜欢的小结。
2、整篇背诵。
三、指导学生做作业 。
教后小结:
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的疑点在大家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化解开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内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快速提高。
【设计理念】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两种猫?
2、交流板书:
大猫 古怪
小猫 淘气
三、理清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1、课文的分段。
2、段意的概括。
3、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学生任选自己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给大家听。
1、教师先指导一处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
2、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的情况。
3、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示范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可以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研读领悟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过程具体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保证他们有时间去读,有效地锻炼咯额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把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后,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先生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