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的】
1、认识“讯”等14个生字,会写“申”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体会申奥的热情。
【课前准备】
1、申奥的图片等各种音像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
⑴奥运会的资料。
⑵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朗读激趣
1、谈话导入
⑴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你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⑵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2、创设情境:
⑴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⑵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⑶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3、初读课文:
⑴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⑵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感悟文章感情基调:
⑴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
⑵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⑶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分段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感情:
⑴自读第一自然段,不熟悉的字圈起来多认几遍记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反复读一
读、体会体会,与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体会“不约而同”:
(教师提示:那么多的群众来到大街上,他们事先约定了吗?
是啊,他们彼此没有约定可是却同时一起来到大街上。
书上有个词语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⑶联系实际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或亲身感受到过的,哪个地方哪个时刻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⑷体会心情读第二句,读第一段。
⑸请人读第二段,边看课文边圈出生字。
⑹交流认字方法掌握“聚”等四个生字。
⑺体会感情读该段,读后谈谈你有什么感受,抽生示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⑻自己读最后两段,找出生字。
⑼分类学习生字:
拥、抱、扬
①观察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宽。
②描红并练习:
“抱”注意右边封口;
“扬”重点指导笔顺,并于“洋”区别使用。
泪、泽
①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等归类总结)。
②分析字形结构,掌握要领练习书写:
“泪”与眼睛有关,所以有目;
“泽”下便是两横,不是丰。
认记“击”、“克”二个字。
(学生自己观察,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复习本堂所学
1、小组开红车抽认生字卡片并组词。
2、听写五个会写的字。(先试记2分钟,提高记忆效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材分析: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
2、认识刂、冫、人、灬四个偏旁。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1、字卡
2、画有冬天和夏天小树的黑板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小树吗?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可爱的小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利用亲切的对话,引发学生的 ……此处隐藏11217个字……/p>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野性 磅礴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难以言状 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20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教学设计方案 篇9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强团结及交际的能力。此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而我们的农村初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却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广大的农村教师往往习惯于遵从教考或固执于自己的定向思维,呆板地进行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鉴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学习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培养其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1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几种不良的共性倾向。
1.1 分组不合理。在当前很多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多数语文教师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组的方法,这种简单的分组方法往往会导致组别间的整体水平差异,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还只是表面的变化,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在整体实力较弱或者整体学生表现不积极的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模式就很难组织和进行,学习效果较差。
1.2 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另一个更为严重的不良倾向是组内学习重“个体”,轻“群体”。由于没有明确分工,在小组学习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学法,乐于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发言时表现更为积极;而成绩落后的同学则更多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和提高。
1.3 学生的“竞合”意识和技能整体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从整体上看,虽然在课堂内也广泛采用了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组内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以组为单位的团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相对更弱,这就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