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 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 为什么
⑵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 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 涛涛在干什么
⑶ 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
(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
贝见 捡脸 壳亮
⑷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
② 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 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 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
(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 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 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 在哪里 是怎样的 他(她)在干什么
⑶ 你喜欢他的家乡吗 为什么
⑷ 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
2,看看谁最棒:
你能读出这些词语吗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3,同学交老师请你当个小小解说员,请你来介绍给大家。
四,运用语言:
大家看,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出现最多的句式,也是最美的句子,我们来读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山那么高,那么清。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你还能学着它的样子说几句话吗
五,爱家乡,赞家乡朗诵会:
选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参加你们小组中举行的朗诵会,再从你的小组当中选出一名同学来参加比赛,看看代表哪个小组的同学念得好。
六,画一幅我爱故乡的画,然后夸夸自己的故乡:
1,画家乡:
今天,我们认识的五位朋友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你爱家乡吗 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吧。
在画的时候,请你画出家乡的特色,比如:家乡的毛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把自己也画进去。
2,夸家乡:
先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的家乡是怎样的 自己在那儿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2.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达到推广大阅读的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去理解波斯猫为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青蛙却觉得快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波斯猫,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二、读词。仿说象声词、ABB、AABB词。
三、抓重点字学字、写字。
四、小组讨论展示汇报前置作业。
1、不知快乐是什么滋味的波斯猫努力去寻找快乐,他去问了谁呢?(贴燕子、蜜蜂、青蛙图)。
2、归纳出两大问题:读课文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体会她们快乐的原因;用“~”画出波斯猫说的话,体会它不快乐的原因。
3、分小组学习2-9自然段。(板书衔泥造窝、采花酿蜜、捕捉害虫保护庄稼劳动创造快乐)
4、看图说话练习。
波斯猫问____:“___________”
____说:“_______________”
5、加标点:波斯猫非常失望边走边叹气:“唉到哪儿才能找到快乐呢”
四、围绕“我快乐”,课外延伸。
1、你认为快乐是什么?(并让学生什么是快乐)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五、分享快乐的故事。
板书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衔泥造窝
蜜蜂采花酿蜜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捕捉害虫
保护庄稼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点: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 ……此处隐藏9785个字……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然后迈着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① “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吗?结合“我幕锇榧衿鹨豢槭?尤恿斯?ィ?砺够??匾簧辽恚?艚莸囟憧?恕?”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按照动物的常性,听到枪声,狼吓跑了,马鹿也应该吓跑才对,可它却一动不动,傻了似的,其实马鹿是想用异样的眼神引起我们的注意啊!)
②“一动不动”,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你是马鹿,你会想什么呢?
③“不情愿”想象一下,不情愿离开的马鹿会有怎样的动作?(脚步很慢,眼睛看着我们)不情愿的的表现其实就是马鹿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带着理解男女比赛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学生都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读懂文本,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估计学生能找到这三处关键词,那么我要做的是“点拨”。如“傻了似的”学生可能会一位马鹿是受了枪声的惊吓,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再读一读,有什么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读中体会,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2、换位思考,想象马鹿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马鹿在危急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从而体会伟大的母爱。
3、结合“迈着方步”,想象马鹿“不情愿”的样子,学生自然体会这是马鹿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句子二: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来,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而后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一步一回头地朝那里走去。
①“死死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林中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对于掉入陷阱绝望无助的小马鹿,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出示)
你体会到了什么?(小鹿的无助)
这一切,让马鹿妈妈多么痛心啊,那份无奈,那份牵挂使它不愿离开。千言万语尽在心头,不会说话的马鹿只能用眼神、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求救,从这段话中还能哪里感受到马鹿的求救信号呢?
② “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透露出马鹿的爱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对我们充满着暗示。
③“一步一回头”带着它无尽的期待,此时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愿,此时大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马鹿,如果,你会说话,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④ 指导朗读:不会说话的马鹿千方百计用眼神、动作向我们求助(指名读)
马鹿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离开(指名读)
小马鹿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马鹿妈妈心急如焚,它怎么能离开?(齐读)
句子三:马鹿将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
①就这样,马鹿想尽办法把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听声音)这声音多像母亲在低声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马鹿仿佛在对小马鹿说:“ ”。
(也许母亲在自责,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孩子;也许母亲在给孩子鼓气,鼓励孩子不能放弃;也许母亲在把好心人已经来到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孩子;也许……)
②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听声音)好像在向人类大声救助:“ ”。
(那阵阵大声地鸣叫,是一声声迫切的呼救;那阵阵大声的鸣叫,更是一位母亲爱子心切的表现啊!)
设计意图:重点内容部分,文字较长,跨了9个小节,比较散,学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紧扣母爱,分成“求救和团聚”两个部分学习,就使教学条理强了许多,同时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三句话来体会马鹿妈妈求救时的动作、神态,体会对小马鹿浓浓的爱。抓住两次鸣叫,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说话,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母爱,同时也训练了联系上下文来想象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母子团聚的激动场面。
过渡:人类被大马鹿感动了,他们把小马鹿救了上来。母子终于相聚了,你瞧,(视频或图片)
出示:忽然,大马鹿一个箭步冲过来,在离我们十多米的地方折过身,声音柔和地叫着它的孩子。
小马鹿欢快地叫着,一跛一瘸地跑向母亲。大马鹿用舌头舔着小马鹿。小马鹿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们张望。
(1) 精彩的朗读同样可以再现感人的场面,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母子的深情。(自由读,指名读。
(2) 创设情境说话:你的感受太深了,我也被你的朗读感动了,现在,我就是那慈爱的大马鹿,你们就是欢快的小马鹿,我们一起来读。)
孩子啊,我们终于团聚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妈妈我说什么呢?演一演
小马鹿 说:“ ”。
换一换,我就是那小马鹿,你们是我的妈妈,你们会对我说什么?
大马鹿 说:“ ”。
设计意图:围绕“母爱”的主线,后半部分的重点应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于作者怎样救,四年级的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这样的长课文,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把握主线,抓住重点,同时抓住重点也是本单元对学生的训练,因此,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同学看,来体会母子经历了大难后相聚的那种欢欣;通过读来再现欢欣的场面;通过情境表演想象说话,来丰富无声的画面。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母爱。
回读第一部分
1、 再次回到第一部分,思考:课文的主线是“母爱”,写“情”可为什么还要写大马鹿的勇敢?默读1-4小节,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 “凄惨的鹿鸣声”:正是大马鹿这声声凄惨的求救声,引来两只狼。
3、 “想重新跑回林子里”:一个“回”字写出了在危难中,大马鹿对小马鹿的牵挂。母爱的力量也给了大马鹿与恶狼抗争的勇气。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一部分,那么在学完第二部分后对第一部分进行回读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铺垫,学生很容易找到初学时被我们忽略的关键点。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二部分,那么回读与第一部分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能学得更深,对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结疑问,总结全文:
1、(看板书)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而课题中的“情”就是——母爱
3、母爱无处不在,她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微不足道;有时缠缠绵绵,有时狂暴粗野;母爱,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细细体会;母爱,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4、当我们再次回眸这两帧照片的时候,相信,我们会有更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理清脉络,学习课文后再进行概括,难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学生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学生的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次点出中心,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提问的尊重。
3、再次回眸两张照片,深化的不仅仅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学生感恩教育的迁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