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5-03-02 10:40:03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5篇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

新课标包括前言部分。前言部分里面主要是对整个课程标准它的定位、作用加以了详细的叙述。在前言当中有四个体现,开宗明义明确了课程教材的重要性。我们老师在学习当中要着重体会它的政治性和方向性。在新课标当中着重提出了教育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在前言当中,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提出对五育的要求,就是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修订的原则包括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课标提出来我们要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第三部分是主要变化。关于课程方案做了宏观的解释。关于课程标准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正文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的性质。我们一定要关注它的第一句话: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物界。对于这句话,我们要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理念综合起来是六句话。分别是: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这个六句话是一个整体。课程理念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一个界定。第三部分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里面第一部分讲了核心素养的内涵,那么更重要的是讲了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这个四个课程理念跟高中的四个核心理念相比基本类似,但内涵更为浅近、具体。在目标要求当中明确提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实现五个目标,分别是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二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三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四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五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课程内容部分介绍了课程内容部分。介绍了七个学习主题。也就是我们初中同学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最后一个生物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它与前面六个主题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它应该穿插在前面六个主题的学习过程当中。前面六个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的90%。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的10%。前面六个主题可以说打破了我们原有的以生物学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框架结构,是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出发,兼顾了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的三个方面而设立的学习主题。在每一模块的内部,它遵循的是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每一个学期主题在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在内容要求方面构建了从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概念体系。那么教师要以大概念的教学为最高目标,而对于课文当中涉及到的次位概念是为学习上位概念服务的。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三个学习主题与高中课程教学要求相比。比较浅显,是一些基本的常识,教学能够使初中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与高中的教学要求相比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要求。可以说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基本上是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浅近版,强调学生的探究学习,要求学生更多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物,提倡在做中学。作为高中老师也要对初中的教学内容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我们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更好的了解。在新课标当中,一个亮点就是对情境素材它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这些情境素材的建议一方面是给教材编写者提供提示,另外一方面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进行国家课程的优质化实施,选择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2

有幸能够参加陆敏刚名师工作室、王荐名师工作室联合举行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下简称新课标)学习活动。对比20xx年版课标,新课标中课程理念全面更新、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化、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新增学业质量标准,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这对于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衔接、连贯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就61-69页的阅读学习谈谈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新课标61-69页内容为以附录形式呈现的教学与评价案例。与20xx版相比,20xx版减少了具体案例,每个实例后增加[案例评价],从核心素养的达成角度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案例缩减到了7个,其中“案例3尿液的形成”、“案例4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案例6自制实验装置,观察香烟中的焦油对草履虫纤毛的影响”、“案例7核心素养的评价案例”为新增案例。“案例1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目标直接指向新课标中“探究实践”这一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又指向高中生物学科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这两个核心素养。“案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中临时装片的制作、低倍显微镜的使用、绘制生物图等基础操作技能也是高中教材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等多个实验的必备技能。“案例3尿液的形成过程”是对高中内环境稳态的中水平衡的调节、内环境作用的学习起到前摄作用。“案例4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孟德尔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和遗传稳定性的基础。“案例5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中昆虫生命活动和规律、环境与变态发育的关系与生命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从以上几例可见,基于新课标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素养化所进行的教学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键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进阶。

相信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认可,以探究实践为本是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新课标中案例3、4、6展示了如何通过“少而精”的设计,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以问题解决驱动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在该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案例6自制实验装置,观察香烟中的焦油对草履虫纤毛的影响”情境的创设更加注重探究实践与社会及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时,既要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综合、复杂性,融入更多实践要素,又要注重情境创设的生动、趣味性和社会性意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既能体会学习活动的意义,又能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3

本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 ……此处隐藏10660个字……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4

通过三天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使我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初中生物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大致内容。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生物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新课标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必须掌握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对于必讲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生物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培训使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生物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丰富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整个“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真可谓博大精深,趣味无穷。而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下面就我在生物教学中总结的实验教学“五步曲”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精心做好实验计划,认真准备实验材料

开学就要把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做好,并把实验进行分类,分为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由于课时有限,做计划时,有些实验可以合并成一课时完成。有的实验受到季节的影响,可适当进行调整。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实验报告单。教师对每组实验要有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以及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实验效果。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认真搞好组织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认真搞好组织教学,让实验有序进行,决不能各自为阵,一盘散沙。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进行化验,用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志度,提高学习兴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掌握每步的实验要领,才能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

即,安放距离桌边一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和要求,终生难忘。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才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结束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室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关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最后,教师检查评价,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单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

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Oc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总之,上好生物实验课,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成绩,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生物实验培训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