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作文

时间:2025-04-25 19:25:09
家乡的名片作文(集合15篇)

家乡的名片作文(集合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名片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名片作文1

车窗内,有着几丛落日的余晖,话声似回音远去,红光耀眼。风的一次次呼啸,时针的一次次转动,当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射出时,终于踏进了故乡的土地。

这,便是景似墨水,水情如浓茶的成都。

去时恰是冬季,风是冷的,心却是暖的。霞光作笔,彩云作锦。成都的名片的底色必定是红色,成都的红,在锦里的夜色里;成都的红,在川大的唯美里;成都的红,在火锅串串里;成都的红,在醉人的晚霞里。成都名片的字体定是舒服温柔的。

慵懒的心情,久远的文化底蕴,是任何城市都复制不了的,毕竟这是属于成都的字体,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人曾因钱钟书爱上了上海,而今,人们因为赵雷的歌,爱上了成都。成都的名片里,是本乡人太多太多的回忆。每一个都是风景,都是人文,都是历史。

羡慕故乡的景美,酿造了如此一幅水墨画。宽窄巷子里,处处熙攘的是人群,清闲下来时,是黛瓦白墙,是青石板街,是别院小巷,是闲家住房。琴台路上一块块铺路石上,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浪漫。杜甫草堂建筑朴素典雅,楠木参天,诗稿中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乡的名片里还有我们对吃的爱:火锅,茶,甜品等等。一口火锅里,逐渐沸腾,香气顺着白雾向上爬,把食物一点一点推入锅中,等到食物熟透时,慢慢夹起,蘸上香料,大口品尝,就是对故乡独特味道的记忆;一杯茶,将所有柔情寄予在了杯中,一块甜品,是儿时嘴角上扬的密语;一场戏曲,便是对故乡文化最好的传承。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名片前,是吃的玩的,名片后,却是人与人的温情,成都人是信佛的,连市中心也有一座寺庙。逢年过节,便香火不断,或是上给故去的亲人,友人。或是保佑自己,岁岁平安。许几个愿,放一盏灯,磕几个头。可谓”拜佛率陀新”。

名片很大,有正面,有背面名片。无论是哪一面,都是我最喜欢的那面。

再别故乡山水时,同样是傍晚,火烧云挂在天上格外耀眼,只不过这美景不属于我。

家乡的名片作文2

我国历史悠久,民风民俗多种多样,下面就走进家乡的新年。

新年顾名思义,辞旧迎新元日中有一句“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红的爆竹带来浓浓的年味儿。新年的味儿是一股浓浓的硫磺味儿,卖场,新年是从第一串迎春的暴竹中炸出来的。从12月23号小年开始就进入了新年的气氛和各家各户也忙了起来,为了新年的准备大鱼大肉,别买的紧了起来,小村里的硫璜味儿也浓起来了,年味也弥漫开来了。

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桌前。在“敬爷”的桌前放满了佳肴——整只的鸡整只的鱼三碗米饭筷子朝一个方向放着。然后长辈们就在鼎里,旁边点了几炷红红的蜡烛。随后在火盆里烧纸钱,只见他弓的身子跪在火盆鞋,点着之后祈祷几句起伏的话,保佑家人,财源不断……随后扣三个头终于开饭了,过年少不了饺子,大鱼和大肉鱼意为着年年有鱼饺子,因外形长得酷似元宝所以用来祈财……过年起福运气藏在元宝的肚里——在众多元宝中几个别放了硬币,如果谁吃到了就有一年用不完的好运!虽然只是封建迷信,但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我想,可能这样才更有年味吧!吃过年夜饭,家里的灯全都亮了起来。家里的门也都打开了来,12点到了,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这号虽然春晚不怎么好看,但这就是年!

正月初一早上刚睁开蒙眬眼“今年对联你包了”听到句话,我傻眼了——我从来没有贴过对联,他说:“我们帮你”还好不是我一个人的活,可真干起来,“左边一点”“过了”“右边高了”“还是高”“你怎么这么笨?”这就是“帮忙”?一个人指挥,两个人扶梯子,剩下人全看我出丑。虽然在梯子上,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美德。”要零花钱还好,只是这个拜……“学他都这么大了有自尊心了,还是不用拜了吧。”出面帮我圆场的正是在我犯错说我小,偶尔说我大的爷爷,也许这可能就是年传统的年。

正月十五宵节看过观灯展,吃过汤圆,新年就向我们招手,因为它就在不远的明天

新年——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3

一张“家乡的名片”从我手中启程,它随风飘舞,落入下一个人的手中。——题记

太阳像往常一样冉冉升起,阳光照着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都闪闪发光,睡懒觉的人应该都被照醒了。安静的街道慢慢变得车水马龙,喧闹的人声和清脆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这个沉睡中的小镇终于苏醒。

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过于现代化的生活,有的只是肥沃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和淳朴的乡情,这些都只是我儿时的记忆,非常美好的记忆。现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直上云霄,越来越多的汽车在路上穿梭奔忙,越来越多的喧嚣进入人们的耳朵。

但是这里的人情味却始终紧紧地拥抱着这个小镇,纵使一切都变了,那淳朴的气息却还是在我的鼻尖环绕。

一次坐三轮车回家,下车付了钱后,就径直朝家走去,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喊“小妹妹,小妹妹”,后面还伴随着脚步声。是在叫我吗?我迟疑的回转身,刚才那位蹬三轮车的大婶把紧紧攥在手里的钱放到我手里,“小妹妹,你多给钱了。”说完便转身离去。我看见手里皱巴巴的一元钱,再摸摸裤兜,果然少了一元钱。我明明是数清楚给她的,应该是刚刚给的时候夹带了出来,等我想明白想向她说声“谢谢”的时候,已找不见她的人影。也许她拉了一上午,只拉了几个顾客,还汗流浃背,也许她现在都还没有吃饭,也许仅仅一元钱对于她来说都关系重大。现在很多人都想占别人便宜,她却不。一个地区有各色各样的人,也许有的好,有的坏,有的黑心,有的善良。我不能保证在我的家乡没有坏人,但这件事无疑是一个缩影。

楼下餐馆里饭菜的量每次都很足,不会有用昂贵的价钱换来不够吃的抱怨,洗衣店的工人每次都很认真地检查顾客送洗的衣物里是否有物品……

我家乡的名片很普通,但是她浓浓的人情味却让人感到温暖,让人难以忘怀。

家乡的名片作文4

踏进美丽的金平湖,一股温暖的气息流进了我的心田。因为那美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美味的小吃吸引着我。你也想让这股温暖的气息所吸引吗?那就跟我来逛逛。

在路上就闻到了淡淡的香味,那是平湖特产“杜瓜子”。在“杜瓜子”的旁边是“龙牌糟蛋”。

“糟蛋”是“平湖第一蛋”。知所以要起这个名字,是因为糟蛋不但好吃,更有营养。平湖还有“江南第一瓜”——西瓜。那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的西瓜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盛名海内外,曾员销香港,澳门,南洋等地。

平湖西瓜饮誉浙沪、蜚声港澳,平湖西瓜灯为全国独一无二,更是中国一绝,华夏一奇。自1991年举 ……此处隐藏5519个字……见的次数多了,便觉得霓虹灯是亲切的。“远近霓虹竞闪明,泉喷玉树彩珠生,京城各处街摊摆,食客怡然享趣情。”它们置于树木灌丛之间,放射出一道道诱人的光,织成一件华丽的晚妆,一排排聚焦的光束,攀在幢幢楼宇之上,汹涌着光的波浪,洒落着的欢快节拍,起伏着都市搏动的心脏,琳琅满目的商业街,悬挂着熙熙攘攘的欲望。

长大以后,发现长沙是个不适合安静也不适合寂寞的地方,也觉那霓虹闪烁的灯,绚丽多彩,像极了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迎合着这个繁华耀眼的大城市。它如三棱镜一般,可以看到它的很多面,同一种颜色却可以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光芒。同样是一件事,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去将生活装点得与众不同。

听雨知晴,这词语听来确是极美的,霓虹闪烁,在我心中也确是极美的。

“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回家的路。”家长和工作往往会成为人们工作的两端。需要动荡,却又渴望稳定,希望逃避,也要归属。长大以后我们终将不顾一切地奔向远方离开这个寄托着童年的.地方,或许光鲜,或许苟且。但希望这耀眼的霓虹灯,会引领我们回归家长温暖的怀抱…

家乡的名片作文13

我对着我的家乡,是有一种含蓄温婉又丰沛热烈的感情的。家乡有不尽美的故事与风光,愿给你一张名片:

(一)食

我想,把名片裁成圆圆的形状。

可以是碗,可以是盘,可以是碟,可以是一口锅,可以是一把勺。

碗里可以装鸡丝的豆花,盘子可以装燃面,碟子可以打蘸白肉麻香而不辣的调料。但圆圆的,还是腾着白汽的蒸笼。家乡的人爱做粑的啦。有竹叶包的叶儿粑,有褐焦糖色的黄粑,白色松软的泡粑,有春天的清明草草粑……

诸如此类,我都吃过,有的也很是喜爱。至于为什么我家乡的人爱它,或许只是习俗罢了。但也可能是一种悠闲的生活习惯,对于生长在这片物产颇丰的土地上的人而言。

(二)樟

我想,你拿着它,便会发现它温和的触感。

在家乡,有一团一团的香樟林,在飞驰的路边,在田坎的沿上,在校园的一隅,在城郊的某条小道,散发着独特的苦而青涩的味道,会给偶然路过的人一丝惬意。雨后,便夹几缕湿漉漉的晨雾;仲夏,便掺和一点热烈的阳光;春天,发出浅红的新叶(虽然它并无秋落叶春新发之说)。

我们的香樟是最多的!我们的香樟是最好的!香樟的叶子被收集起来,卖到他处炼制精油。香樟的枝干砍下,可以做成许多器具。而香樟的灵魂成了家乡的气质,质纯,自然,芳香不散。

(三)人

我想,名片上会是怎样字迹,可能是淡淡的褐黄——肥沃的砂土的颜色,可能是奔畅如流水的字体——三江合流,哺育它。那上面,可能有古代王侯的功勋,有近代英雄的事迹,同赵一曼、郑佑之类,孩童都会铭记。

不仅仅只是这样。

从僰人的时代开始,每一位脚踏这里的砂土,用双手耕耘土地的先祖,都会位列其中罢,每一位奔走于这土地之上,为家乡的现在以至未来幸福努力的人,都会有他的名字在上面。每个人的名字就是它的名,连同着厚重的土地与宏大的江河。陌生人,我爱的名字叫宜宾。

家乡的名片作文14

我家乡中有许多张名片,这张风雨桥名片虽是朴素的、古老的,却是最新的,最吸引人的一张。

记忆里的家乡,我从来没有细细地阅读过,在我的眼里,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满眼的都是山,大大小小的山成了我对家乡的唯一印象。尽管别人常对我说起我的家乡,山青、水秀,还有好美的山妹子,而且常常听到朋友们对家乡的风雨桥的溢美之语,我也曾经引以为自豪,但那种感觉很淡。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横跨在沟壑、河流上的似桥似楼的精工建筑——风雨桥,渐渐引起了我的注意。

家乡的风雨桥很独特,横跨在唐崖河上,虽历经百年,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犹存,它不仅外观奇巧,而且建筑工艺也很讲究,听说还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桥梁之一。修建时,整个桥身是不用一钉一铆的,都是由杉木凿榫衔接而成。整个风雨桥集桥、廊、亭、楼、阁于一体,古朴而又大方。桥似长廊,两侧有凳,遭风遇雨,行人是可以在桥上遮风避雨的。我想这大概是桥取名的缘由吧,也无不体现土家先人的淳朴思想与创造智慧。

历经时间和风雨的洗礼,我的家乡也一天天不不断变化。如今的风雨桥早已成为乡邻人生活的寄托和精神的驿站。

风雨桥是村里人聚集热闹的地方。节日里,风雨桥是乡亲和朋友们的乐园。村里人大多数属于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居多。逢年过节的时候,这里都会自发地聚集了本乡和周围村寨的男女老幼,在这里尽情热闹一番。

如今兴起的乡村游,把老远的人们也吸引到我的家乡来了。听说还有北京的客人。来这里的人,看看桥边的新村,听村里老人讲一段风雨桥的传奇故事,与村民一起到茶园采茶,学了炒茶的技艺,就地显露一下身手,何等快意;回到桥边的“腊味鲜”尝尝地道的土家风味小吃;泡一杯亲手炒的鲜茶,喝上几口,无比满足;然后带着妻儿朋友下河悠哉一回,格外尽兴……客人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无数远来的客人带走了风雨桥的故事,留给了乡亲无尽的希望。

家乡变了,变新了,变美了,人也更精神了。

我愿意永远珍藏这张名片,把它深深藏在我的心里。

家乡的名片作文15

乘舟沿淮河顺流而下,舟至下游,你的视线里会突然出现一座山城,那便是我的家乡———江苏盱眙。“盱”意为高瞻远瞩,“眙”意为旷大致远,登高远眺就是盱眙这座小城的精神内核。

盱眙,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古以“都梁十景”闻名:杏花园春昼云蒸霞蔚,宝积山落照如诗如画,玻璃泉浸月美轮美奂,会景亭陈迹耐人寻味……米芾笔下的盱眙古韵悠悠,却一直不为大众所知,甚至还有人将这里读成“于台”。

相传一种名为都梁的异草遍布盱眙,所以盱眙又称都梁,而都梁山,即“第一山”,则是盱眙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第一山”位于盱眙县城中诸山中心处,左拥翠屏峰,右揽风坡岭,背倚清风山,面临淮河水,形如一把太师椅。“第一山”之名得于大书法家米芾,他曾赋诗道:“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雄劲飘逸的大字刻于山石之上。自此,“第一山”取代“都梁山”“南山”之名,广为流传。

我在山间游荡,转过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在手握毛笔的高大的米芾雕像注视下,进入览翠門,里面是几座宫殿式的古建筑,相传汉代人们曾在这里祭拜孔子,明代在此复建“登瀛书院”,清代乾隆年间更名为“敬一书院”。

行至山顶,我终于看到已经成为盱眙标志的米芾手书的“第一山”,这三个大字是“第一山”石刻中最大的字,也是“第一山”的“镇山之宝”。细雨纷飞中,历经数百年的石刻静静耸立,诉说着盱眙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盱眙也被称为“龙虾之都”,这里盛产的淡水龙虾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等功效,是一种色、香、味、营养俱全的美味保健食品,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六月,都梁公园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虾节”。迷人的风景、精彩的明星表演,当然,还有美味的小龙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盱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巍巍都梁山是它的脊梁,滔滔淮河水是它的血液,它是文化古城,也是我最爱的家乡。

《家乡的名片作文(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