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3-02 10:38:17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6篇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本课题《格林童话的故乡》是六年级上册艺术教材第 六单元《莱茵河畔》中的第一课题的内 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 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 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问,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 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 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

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 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 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 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 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让我们跟着音乐,踩着优雅的舞步走进音乐教室。 播放《小步舞曲》音乐)唱《师生 问好歌》,提醒坐姿,进行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话故事伴随我们成长,它使我们的童年更加美好,这就是

德国著名的儿童文 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回答:格林兄弟) 。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 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 林童话故乡的音乐家们吧!

三、走进巴赫

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 学生回答:德国的音乐家,乐圣一一贝多芬。)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 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一~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

资料,请你简要 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联系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 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 学生 观看视频介绍。)

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首《小步舞曲》。

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 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出欣赏后的感受, 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

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

后传入宫廷,很 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 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

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 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

四、学唱歌曲

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

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

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第 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引 导学生自主发现难点,说出歌曲中一些音乐符号及意义,分析歌曲的结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形象更生动。】

第二段第一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

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

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 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 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 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馈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

五、比较不同版本的小步舞曲改编版

师:都说好音乐要一起分享,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歌曲,听听看,都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聆听3种改编版的'并说感受。

六、欣赏《小步舞曲》

1、第一次欣赏弦乐版本的《小步舞曲》

师:咦?是什么乐曲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各位艺术家对它流连忘返?对这首乐曲你想知道什么?

生说想法

师罗列5个问题:作曲家是谁?哪国人?音乐的情绪速度?乐曲分为几个乐段?你能记住一段主旋律吗?

2、介绍作曲家——巴赫

师:我要向你们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巴赫,1685年出生于德国。他的作品包罗万象,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已经流失,但仍有500多部被保留了下来。巴赫被人称为是不可超越的大师。

3、教师钢琴范弹《小步舞曲》,

师:其实,最早的《小步舞曲》是由古钢琴来演奏的,古钢琴也就是钢琴的前身,我们来听听古钢琴的音色,同时数数刚才我们演唱的《我们大家跳起来》的这一片段在《小步舞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聆听后说感受并校队

师:小步舞曲顾名思义就是为小步舞而谱写的乐曲,你知道小步舞曲有适合在哪些场合下播放?

生说感受

七、学跳《小步舞 ……此处隐藏3418个字……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

二、赏析体会

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三、合作探究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似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五、作业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梅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3人一组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会失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实验?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组学习。

3、汇报学习:出示 词语指名读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分别哪几节写的是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想:外国的教育家在实验前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出有关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1)用先再接着然后连贯的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铅锤,然后放瓶子,分铅锤;最后要学生把铅锤放瓶子里。)

(2)说: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板书:铅锤小梅等

先后放水(险)

瓶子井(窄)

说话练习:实验失败是因为。

2、而小梅他们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点指导:出示句子:

1)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词语:依次迅速提

(说说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顺序。迅速表示快,因为水淹上来了,很危险。提表示.往上拉。

板书:依次提)

2)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不假思索说明小梅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

3、实验感知。

请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取出乒乓球。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 15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 小梅等

先后放 依次提 水(险)

瓶子 井(窄)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